Mingding Doctrine
Recommended\Comments
Mingding Doctrine 关闭
【Bible Study】Malachi 3 - God as a Refiner's Fire and Launderer's Soap

2025-09-05 45 Malachi

Recommended for You
Close

《玛拉基书》第三章的核心并非奉献,而是“神如炼金之人的火,漂布之人的碱”。这一主题贯穿全章,将看似分散的内容连接起来。若将主题理解为“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神的仓库”,则无法与其他段落协调。因此,本章重点在于强调神圣洁的属性,祂如同炼金之火,炼净杂质;又如漂布之碱,洗涤污秽。奉献是这一主题下的一个体现,象征着信徒对神圣洁的回应。通过“炼金之火”和“漂布之碱”的比喻,作者旨在唤醒人们对自身不洁的认识,并鼓励他们追求圣洁的生活,以此来迎接和敬拜圣洁的神。

神通过先知揭示其计划,旨在筛选宝贝,丢弃垃圾。华人命定神学发现,奉献是显明人内心隐情的工具。旧约先知预示,救赎计划并非圣诞老人式的恩赐,而是耶稣基督如炼金之火,区分有价值与无价值之人。 神拣选宝贝,而非无差别地爱世人。创世之初,神设立识别善恶树,让人选择生命树或识别善恶树之路,以此筛选宝贝。历代以来,神不断筛选,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是宝贝,以及我们如何对照神的话语审视自己。 旧约虽有以色列人的失败,但其指向耶稣基督,新约则指向教会,教会成为筛选宝贝的场所。以色列人的失败,反而使神的计划临到外邦人。

在耶稣基督里,我们与以色列人同蒙应许,同为后嗣,这体现了神在以色列之前和之后的一贯安排。《新约》中,耶稣基督如炼金之火和漂布之碱,旨在筛选出珍宝。正如经文所言,祂必炼净利未人,使其如金银般纯净。这清晰地展现了神伟大的计划。 查经旨在明确我们的行为准则。现在,我们需要选择成为神眼中的珍宝还是垃圾。珍宝应具备何种品质?垃圾又有何特征?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。

《玛拉基书》预言了耶和华将差遣使者预备道路,所寻求的主将忽然进入他的殿。然而,主耶稣的降临方式却令人困惑。祂并非以人们想象中荣耀的形象出现,而是出生在马槽,从事木匠工作,没有显赫的背景。圣灵降临在祂身上时,也只有施洗约翰看见。这与人们期待的神的显现方式大相径庭,引发了人们对神计划的疑问。这段经文揭示了神降临方式的隐秘性,挑战了人们对神显现的传统观念。

耶稣基督的降临带来了奇迹,如使瞎子复明、瘸子行走、麻风病得医治、死人复活,可谓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然而,法利赛人和大祭司却不认识这位他们所寻求的主,这使人困惑,质疑神的作为。实际上,神在筛选珍宝,淘汰无眼之人。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,仅有约书亚和迦勒进入应许之地,其余皆亡于旷野,这并非神的高抬贵手,而是神只拣选宝贝。面对世间的不公不义,无需困惑,因神旨在绊倒人,使人跌倒在耶稣基督这块磐石上。 神在创世之初便已定下审判计划,将垃圾焚烧。世上令人困惑之事甚多,一些信徒越发困惑,实属正常,因他们不认识耶稣基督这跌人的磐石。跌倒在这磐石上,正是神的计划。 若想了解神的计划,需研读玛拉基书,从中对应,便可明白神的心意。

这段文字强调了基督教信仰中“拣选”的概念,认为神主动选择信徒,而非信徒主动选择神。作者认为,成为被神拣选的“宝贝”需要个人意愿,若选择“做垃圾”,则会被淘汰。 在牧养过程中,有人因作者的言论感到困惑,作者则认为这是个人内在问题,而非外在因素导致。作者进一步指出,跌倒的人不应寻找借口,因为跌倒本身反映了其内在状态。 此外,作者还提到了“绊倒人有祸了”的说法,但认为耶稣也曾“绊倒”人,因此这句话另有深意,需要进一步思考。整段文字旨在强调个人在信仰中的责任和内在选择的重要性,以及对神拣选的顺服。

耶稣基督的到来是为了显露人心中的隐情,并以此审判人。如果耶稣以推翻罗马帝国、成为皇帝并为以色列人分封官职的方式出现,祂就不会成为人的绊脚石。然而,耶稣以木匠之子的身份出现,没有受过传统经文教育和法利赛人的训练,这使得许多人看不起祂,因此绊倒了他们。法利赛人质疑耶稣的身份,因为他们记得祂曾是木匠约瑟的儿子。耶稣就是要让人感到困惑,因此我们不应只看人的背景,而应关注他们的行为。神的计划是完美的。弟兄姐妹们不应选择跌倒,如果跌倒了,也不要责怪他人,而应反思自己是否容易跌倒。即使像约瑟一样被卖到埃及,真正有信心的人也不会跌倒,而没有信心的人即使没有经历同样的困境也会跌倒。神如何分辨珍宝?祂又如何像炼金之人的火和漂布之人的碱呢?

《玛拉基书》中,神指出以色列人因未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而受咒诅。先知质问他们为何夺取神的供物,强调这是他们偏离神典章的表现。这引发了人们对生存方式的思考:究竟是依靠神还是依靠金钱?许多人依赖金钱、工作或生意,却未意识到这可能导致属灵上的亏欠。我们应反思自己所依靠的是什么,若以金钱为重,便可能盗取了神的供物。献上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是区分宝贝与垃圾的分水岭,也是区分受咒诅和蒙祝福的分水岭。

正确的奉献态度是将从神而来的献给神,这并非伟大之举,而是理所当然。许多人对奉献的理解存在偏差,带着属世的逻辑体系。金钱是检验人心的试金石,神借此分辨人。你能将钱财给予骗子,却不愿献给神,原因在于骗子承诺回报,而你却因此受骗。 奉献并非将自己的东西给予神,而是将神所赐予的归还给神。我们的一切都源于神,钱财不过是不义之财,更应奉献。感谢神赐予我们的一切,拿出十分之一奉献,这能区分出不同的逻辑:有些人认为钱财是自己赚来的。 在中国,若商人认为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苦所得,这并不完全正确。若非改革开放,你可能无法赚到钱。因此,我们要明白,每一块钱都是神的恩典,奉献并非难事。若你认为钱财是自己赚来的,那么奉献时自然会感到心痛,因为你没有意识到这本就是从神而来的。

这段文字讲述了作者关于奉献的思考和经历。作者回忆起一位在新加坡拥有加油站的老人家告诉他“最需要的就是祝福”。当时作者在教会学习,对于奉献感到纠结,但最终决定将从神而来的工作献给神,成为神眼里的宝贝。作者认为,奉献是宝贝和垃圾的分界线,选择奉献就是选择成为神的宝贝,而不是按照世俗的逻辑生活。作者喜欢祝福别人“愿神与你同在”,并告诫人们不要被神抛弃,要回到神的身边做神的宝贝。整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信仰的虔诚和对奉献的深刻理解,以及鼓励人们选择蒙福、成为神所珍视的宝贝的愿望。

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人与神、奉献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。作者认为,神看重的不是人们奉献的金钱,而是他们的内心。以色列人夺取神的供物,反映出他们内心的贪婪和对神的轻视。神将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奴隶生活中拯救出来,使他们可以做自己,但他们却忘记了神的恩典,认为钱财是自己的。私有制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发明,但也暴露了人性的弱点,使人们被物质所辖制,最终变得可悲。作者强调,人们应该明白钱财的虚无,认识到神的重要性,避免被物质所控制,从而活得更有意义。

人终将面临选择,是追逐金钱还是信仰神灵,二者不可兼得。信徒常常健忘,忘记牧者带领祷告带来的益处,反而因小事而否定牧者的付出。经文《玛拉基书》强调了奉献的重要性,鼓励人们将当纳的十分之一献给神,以此来检验神的信实。神应许,若人们愿意奉献,必将敞开天上的窗户,倾注祝福,甚至多到无处可容。同时,神也会保护他们的土产免受蝗虫侵害,使葡萄树结实累累。最终,万国都将称他们为有福之人,他们的土地也将充满喜乐。这体现了奉献与祝福之间的紧密联系,以及神对信徒的承诺与保护。

人信主应从奉献开始,不奉献则活在咒诅中,看似抓住钱财却不断流失。有人攒钱却因意外而失去,反复如此,实因奉献态度不端正。 有弟兄欲奉献薪水的百分之九十,却忽略了剩余金额难以维持生计。神未要求如此高比例的奉献,因神不在乎钱财,十分之一的奉献已足够考验人心。 建议弟兄姐妹尝试奉献,将从神而来的献给神,或有意外收获。作者自述喜好实验,曾尝试不奉献,却仍受神恩待。 之后,作者开始奉献,且直接按《圣经》所说奉献十分之一。

一位教会领袖劝我奉献,我当时心想他那么有钱,怎么不分我点。后来我决定用一年时间做个实验,每月奉献两百,看看是否真能带来回报。结果发现薪水增长速度惊人,感谢神!但这只是个实验,最终目标是成为神眼里的宝贝。 我将十分之一的收入献上,发现神真的厉害,于是我全然献上自己,心里特别踏实。现在有了神,什么好处都不缺。但有的人就是不奉献。 有个牧师说他们教会有四十个中国人,但只有十个参加聚会,两个奉献,其他三十个只在过年包饺子时才来。相比之下,我们教会从一开始所有人都奉献,不奉献都觉得丢人。我不是要让他们丢人,而是别丢了祝福。 那些过年包饺子才来教会的人,不能算数。当年我们有烧鸡、烧鸭、酱牛肉时,也有一堆人来。所以教会强调十一奉献很重要,千万别拦了大家得着祝福、成为神眼里宝贝的路。

这段经文反映了当时一些人对侍奉神的态度和质疑。他们认为侍奉神是徒劳的,遵守神的诫命和禁食并没有带来实际的益处。他们甚至观察到狂傲的人反而生活得更好,作恶的人也得以兴盛,试探神的人似乎也能逃脱灾难。 这种现象让他们对神的公义产生了怀疑,觉得好人没有好报,恶人反而得势。然而,说话者认为,这些人目光短浅,没有看到长远的结果。虽然有些人暂时逃脱了灾难,但最终神的咒诅一定会降临到他们身上,因为神会按照他们的行为进行审判。因此,不要被眼前的现象迷惑,要相信神的公义最终会得到彰显。

这些企业家昔日风光无限,万贯家财,如今却负债累累,令人唏嘘。人们不禁发问,他们之前的财富都去了哪里?这是否是因果报应? 世间万事皆有定数,善恶终有报。若在世时未受审判,阴间亦难逃脱。人们常常因为目光短浅而妄加评判,看到恶人得势便心生困惑。然而,这或许是神所设定的考验,旨在让人跌倒。 不要以为一时的风光可以永远持续,也不要将义人和恶人的遭遇混为一谈。若以此为依据进行判断,必将陷入迷茫。不要因为他人比自己富有,且不信神而感到困惑,因为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不同的。因此,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。

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关于识别善恶树的思考。作者强调,神创造识别善恶树是为了让人经历考验,不要因为果子外表的美好而轻易尝试。识别善恶树的果子可能非常诱人,但其背后隐藏着试探。因此,人们不应顶撞或质问神,而是要敬畏神,认识到自己没有资格去质疑神的作为。即使对神的安排感到困惑,也要选择敬畏和顺服,并祈求神的怜悯,渴望成为神眼中的宝贝。这段话的核心是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警醒,敬畏神,并信靠神的智慧和旨意。

这段经文强调了敬畏耶和华的重要性。经文中提到,敬畏耶和华的人彼此谈论,神会侧耳倾听并记录在纪念册上。神应许,在祂所定的日子,这些人必属于祂,特特归祂,并蒙受怜恤,如同父亲怜恤服侍自己的儿子。这意味着,敬畏神的人极其珍贵,如同王子、公主一般,可以支取天上的资源,在地上代表神。 此外,经文也提到神会如炼金之人的火和漂布之人的碱,试验人。通过试验的人将成为宝贝,而那些站立不住的则会被视为垃圾。最终,神会将善人和恶人,侍奉神和不侍奉神的人区分开来,宝贝享受主人的荣耀,垃圾则被丢弃。因此,选择敬畏神,侍奉神,成为祂的宝贝至关重要。

这段文字强调了敬畏神的重要性,认为这是智慧的开端和认识神的途径。作者引用玛拉基书,指出神眼中的宝贝是那些敬畏神、远离罪恶、效法神的人。通过敬畏神,人们可以站在神的磐石上,紧紧跟随神,即使面对诱惑也能坚定不移。作者鼓励人们追求属灵的成长,不断认识神,提升悟性,成为神眼中的宝贝,并祈求神在人们当中做奇妙的工作,炼净他们,使他们成为精金。总之,这段文字旨在呼吁人们敬畏神,追求属灵的成长,成为神所喜悦的宝贝。
No comments yet~